如何从职业过劳(Burnout)中恢复过来?欢迎来到荷兰

重新整理了一下这篇去年写的文字,因为我发现职业过劳(Burnout) 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以及自己曾经经历过,于是打算整理整理,也是预防自己burnout的一个好方法。关于什么是burnout? burnout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我又是怎么走出来的?

那么先阐述一下,什么是Burnout呢?在我第一份全职工作之前,我也不知道什么是Burnout, 因为在这之前压根没经历过呀。Burnout是1970年代由德国裔美国人Herbert Freudenberger 提出,通常用来形容,工作持续重压下,对职业感到疲惫,失去动力,看不到前路的希望,失去对自己的信心。Burnout通常容易产生于,经历长期的压力之下, 或者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看不到别的可能性,还有一种情况,是当一个人持续处在压力之下,其实也可能是ta当下的手头资源,能力不足以顺利完成ta的工作任务。

我曾经以为是不是天生乐观的人就不会经历Burnout了呢? 后来问了我几个身边的天性乐观的朋友,我发现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Burnout, 虽然burnout专门用来形容工作状态,但是可能面对学业压力,期末考试期间的学生也会经历类似的感受。我曾经以为,做计划的时候,就按一个人可以一直持续稳定地往前走来计划,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你还得算进去你状态不好的时候,给自己预留一些Buffer去恢复调整。

那么,回顾去年,某一阶段,我曾经经历过一阵子Burnout, 那时候我连续做了大半年值班,那时候我们工作比较辛苦,值班的时候一周可能就连续三四晚半夜会被警报叫醒在修理紧急问题,有时候一晚上连续起来2-3次,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基本没睡着,做的内容也一直以值班为主,于是,有一阵子,我诚实地告诉我当时的老板,“我可能有点burnout了,需要休息几天”。

当然,Burnout也不是一口气突然就burnout, 而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那么Burnout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当我在Burnout的时候,那时候的我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感受以及想法:

  • 我好像发现我丢失了一些对自己的信心,渐渐地对做好多事情都没有把握。
  • 我好像对职业的前路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该往哪走,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适不适合这条道路。
  • 想太多,一直往错的方向推理下去,我是不是不适合计算机-> 我怎么这么早就走到头了 ->那以后还怎么办, 我现在这个状态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 容易自责,把不可控因素也归结于自身原因,例如因为某一天电脑失去权限没法登录正常工作,那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突然来了一连串的倒霉事,连这种电脑登录的障碍也会掉到我头上。最后隔天公司才出了一个全公司的邮件,说这是一些由于内部系统升级原因。

于是,那阶段就很渴望出去旅游,错误地以为似乎我出去放空自我一下,短暂地逃离工作,我就能解决burnout了。实际上,这并不是很好的做法,对解决问题也无济于事。那时候的我,越是失落,越是怕自己陷入这种状态太久,越是着急想把自己叫醒,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但反而越是着急,越没有效果,越自责为什么自己这样了。

当然,Burnout是反应在看待工作的角度上,回到生活其他方面依然保持正常的兴趣,生龙活虎,例如和朋友吃饭,弹琴,自驾,运动。只是,那时候的我突然失去了很重视的一个支点-工作,看不到那个支点的希望。

那个阶段持续了有一段时间,那时候的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直到哪一天才会好过来。后来又是怎样好起来的呢?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解决,行为上和思维上。思维上见下文- 贰 恢复 部分。行为上,那阶段我参加大量的体育运动,也是那阶段开始接触了泰拳,打沙袋,踢沙袋,至少多巴胺有用吧。那阶段,阅读了大量的书,尝试想要从书中找到我的解决办法。那阶段,虽然美国还在居家办公,但是我逼着自己每天都去公司现场上班,因为换了一个工作环境,和人接触,才让我有一种真实的工作的感觉,疫情的居家办公更多地像单打独斗。那阶段,除了955以外的时候,我就不想碰工作了。周末也就是,巴不得周末久一点,可以在外面玩的多一点,浑浑噩噩。

后来有一天,我在阅读的时候,在一本书里,读到了这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Welcome to Holand, (欢迎来到荷兰),让我的心情开心了一天。我似乎就在整本书里面寻找那么一篇文章,也许整本书里面,可能对其他的没有太多感触,但在这篇文章里面有那么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能帮到我,那就够了。后来把全文读了,英文版原版,以及我自己翻译的中文版都放在了这。

壹 欢迎来到荷兰

Amsterdam in Netherlands Nederland -Holland tourism - Dutch travel video -  Pays-Bas Tourisme travel - YouTube

之前我只形容过听过一首歌太美了,却很少有一篇文章让我也很想说写的太美了,直击内心,伴随着一天心情都不错。最早读到这篇文章是,在看一本书,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链接放在下方资源处]。 里面引用了这篇文章,

写进心里
意味深长

原文地址:

https://www.emilyperlkingsley.com/welcome-to-holland

I am often asked to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of raising a child with a disability – to try to help people who have not shared that unique experience to understand it, to imagine how it would feel. It’s like this……

When you’re going to have a baby, it’s like planning a fabulous vacation trip – to Italy. You buy a bunch of guide books and make your wonderful plans. The Coliseum. The Michelangelo David. The gondolas in Venice. You may learn some handy phrases in Italian. It’s all very exciting.

After months of eager anticipation, the day finally arrives. You pack your bags and off you go. Several hours later, the plane lands. The flight attendant comes in and says, “Welcome to Holland.”

“Holland?!?” you say. “What do you mean Holland?? I signed up for Italy! I’m supposed to be in Italy. All my life I’ve dreamed of going to Italy.”

But there’s been a change in the flight plan. They’ve landed in Holland and there you must stay.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y haven’t taken you to a horrible, disgusting, filthy place, full of pestilence, famine and disease. It’s just a different place.

So you must go out and buy new guide books. And you must learn a whole new language. And you will meet a whole new group of people you would never have met.

It’s just a different place. It’s slower-paced than Italy, less flashy than Italy. But after you’ve been there for a while and you catch your breath, you look around…. and you begin to notice that Holland has windmills….and Holland has tulips. Holland even has Rembrandts.

But everyone you know is busy coming and going from Italy… and they’re all bragging about what a wonderful time they had there. And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you will say “Yes, that’s where I was supposed to go. That’s what I had planned.”

And the pain of that will never, ever, ever, ever go away… because the loss of that dream is a very very significant loss.

But… if you spend your life mourning the fact that you didn’t get to Italy, you may never be free to enjoy the very special, the very lovely things … about Holland.

https://www.emilyperlkingsley.com/welcome-to-holland

按我自己的话,翻译下来,文章大意是:

也许你心向往之的是意大利,并且计划了很久,那是你的梦想,最后没有去成意大利,落脚在了荷兰。起初觉得荷兰很无聊,节奏很慢,也没有意大利那么吸引人,很沮丧,也羡慕那些到了意大利的人。

这种没有去到心向往之的地方,就像失去了梦想非常痛苦。但是后面作者又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没有去成意大利,其实每个人都在荷兰,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不确定性,即便去了意大利的人也会遇到种种旅途不顺,或者遇到那边新的棘手问题。梦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当你不断地沮丧没有去到意大利,就无法享受当下荷兰的好。作者意识到不如接受自己在荷兰,重新走出去,出去看看这里,好好生活,于是发现了荷兰有郁金香,荷兰有风车,荷兰还有伦勃朗。

贰 恢复

在恢复阶段,最核心的反倒不是上面说的那些,重要的几件事是我做了下面这些事。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停止找理由,和自己和解,我承认那时候自己的能力还不是很强, 我允许我自己有一阶段可以状态不太好(在此之前我一直没法接受我状态不好的时候,觉得这种状态是浪费时间,反而越是这样越走不出来)。第二件事,重新大量地去探索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兴趣,想做哪一块,我想锻炼什么技能,什么是我现在所没有的机会,重新制定自己对这个行业的职业规划。第三件事,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我今天走到这一步,过去是从哪儿开始的,也已经不容易了。帮助我的人仍然很多,哪怕绕弯路我多绕了一年半载,我职业生涯才刚开始没多久啊,后面还有几十年的工作年限呢。当人学会感恩的时候,就会放下很多怨念。

在废墟里面寻找宝藏,虽然那时候深处废墟之中,但依然有一些可以总结学习的地方,经历了这些以后,我变得比之前更加成熟一点,也变得比之前更加睿智一些。当我意识到这些, 当我在废墟中可以一点点捡起可以再利用的宝贵经验,就像信用卡积分一样,x10 倍地加速回到我跌落Burnout之前的状态,就像美国股票,大暴跌后往往又很快速V回来。我一直很相信,每一场经历,打不死的都会让你变得更强,也因为不甘心,我也一定会恢复到比之前更好的状态。

叁 如何长期保持最佳的状态,而不Burnout?

如何长期保持最好的状态,而不职业殆尽(Burnout)这是我最近在探索的问题,也是希望的状态。

Peak Performance (中文名叫,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巅峰)这本书提到
压力 + 休息 = 持续成长

压力指,每次健身,都比上一次练重一点的重量,每次工作,都做比上一次做难一点点的任务。要超过自身水平,但也不能超过太多导致多到无法承担。那么这部分的能力差就是自己成长的空间。

而我发现,反而长久地(主动,或者被动,被动指的是被领导安排一直做同样的事)做单一的任务,工作中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新的任务,新的挑战,直到自己的技能已经能得心应手做这些事而不去找新的挑战的时候,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那段时间是享受了,是轻松了,但也是在慢性扼杀自己。因为过了几个月一两年,你会发现你的同龄人,或者同期开始工作的人,为什么他们都懂的你不懂。或者是,当你突然要做一些新的挑战的时候,发现很难撬动那个杠杆,为啥别人那么容易。因为你在舒适的时候没有去渐进铺垫啊,没有去一步步抬高自己的能力砝码啊。然后就焦虑了,就心态不平衡了,就容易着急了,然后就burnout了。

所以,做一些有难度的事是好事,短期看确实有点伤脑筋,长期看,咬咬牙能力也上去了。反而不做有难度的事,长期在舒适区是在慢性扼杀自己。二者都是痛,后者对我来说更痛,短痛还是长痛,你选哪个?

要设置休息时间。例如高强度完成工作后休息半小时,或者长期工作,完成一个很难的项目后休一个三天小长假,然后再重新归来工作。我发现,有时候我去做点别的事,然后再回来工作,一下子没有思路的地方,休息一下再回来就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了。 WFH的好处在于,灵活时间工作。哪怕我出去楼下买个菜,晚上把工作补回来也可以。前提是工作能按时做完,无所谓啥时候做,例如,听说有的人可能就是凌晨时候最有灵感。

当然休息也不是指,出去吃喝玩乐或者睡觉夏威夷度假才是休息, 练琴对我来说是休息,阅读写作对我来说是休息,运动对我来说就是休息。

而往往最容易burnout的是你大量工作,而不休息的时候。可能大量工作,人们惯性以为是否都能成正相关地持续成长,其实做计划的时候容易忽略了,人也有累了的时候,也有状态不好的时候,要把状态不好的时候也算进去,当作buffer。

而在职业殆尽(burnout)的时候,哪怕是不可控因素也会怪罪自己,例如,上面提到的今天电脑权限被限制而无法正常登陆工作(隔天公司邮件说是系统问题),也会觉得,为什么我这么倒霉,连这种事情都会掉到我头上。认清可控制的,认清不可控制的,就不会什么都自责。

资源:

英文版:Peak Performance: Elevate Your Game, Avoid Burnout, and Thrive with the New Science of Success

英文版:Amazon book link: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中文版: 亚马逊中国链接: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Author: EMILY PERL KINGSLEY 《欢迎来到荷兰》作者:个人网站

荷兰人都在说的burnout,究竟是什么?

其他我的该类文章:

为什么我在全球多个国家范围里找导师,师从导师?

参与北美科技圈校园招聘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两年前的我自己,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就好了(Things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Younger)

当我开始不着急的时候

引发我思维转变的契机, 如何转变为成长性思维?

[隐姓的亿万富翁] 思维方式分析和借鉴 (一)

加州工作小记

The Ride of a Lifetime: Lessons Learned from 15 Years as CEO of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一生的旅途)前Disney CEO自传带给我的启发

Winning the Game of Life! 工作状态不好? 这本书帮助你及时调整心态

聊聊入职100天

侃一侃我与Amazon的前世今生

5 赞 Likes

One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