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思维如同改命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Hi,最近读到了一本书,对我的工作,生活都起到了帮助,就像给大脑换了新血液,不禁想整理出来,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翻笔记回顾一下。 这本书叫做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 How We Can Learn to Fulfill Our Potential (中文意思是,心态致胜,如何释放你的潜能,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 ,英文版链接放在文末参考) .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同时正在做年度工作总结,回顾自己为数不多的工作经历,发现这本书里面举出来的很多例子,就像在说我自己,某些具备fixed mindsets (固定性思维)的时刻,其实就是我在很多场合下的样子。能否把一件事情做成,取决于3点,一,个人能力,二,态度,三,思维方式。 哪怕已经具备前二者,就像只具备有汽车配置,但是思维方式偏向于固定性思维,有时候也很难把事做好。思维方式就像燃料,缺少燃料,只能往前走几步,缺乏动力补充,走不了太远。 这本书中阐述了2种思维模式,一种是growth mindsets (成长型思维),一种是fixed mindsets(固定性思维),并且这两种思维是可以转换的,也就是,如果你现在是fixed mindsets, 你同时可以改变成为growth mindsets, 具备成长性思维在职业发展,个人成长上更有利,而固定性思维遇到挫败的时候,容易陷进一个泥沼,很难从失败中站起来,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认可自己。通过调整思维,能够最大化自己的潜能,哪怕现在没有动力,也能在半途中注入新的动力。 人可以同时存在fixed mindsets 和growth mindsets,具体体现在不同的事情上。可能在A事情上偏向于growth mindsets, 但在B事情上却属于于fixed mindsets。 另外,随着我工作,生活中的学习和总结,我发现,不管是职业发展也好,还是学习吉他演奏,还是学习拳击,里面都有一个环节,都是关于心态/思维的把控和调整,这一个环节决定在这一条路上能走多远。在这一路上,能自己补充多少燃料。以下几点是我读完全书,对最精彩部分的提炼,以及搭配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的一些杂谈。 一 我不聪明,不,不要怎么想 过去一年多的工作经历里面,处在amazon里,身边有不少很聪明的同事,有时候,我不禁就会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如别人聪明,甚至有时候心里也会想,怎样才能看起来聪明一点。后来也渐渐不去想了,因为一,那有点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了。二,我改变了看待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最近读到这本书,带给了我关于聪不聪明这个问题,很大的启发。 书中提到当你怀疑自己不聪明的时候,或者什么时候才能让你觉得聪明? 不同思维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固定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 可能这段话说的例子,在你身上也有。对我来说,里面部分字句说的就是我个人曾经有的影子。读到这部分以后,我更专注在自己是否付出这件事应该具有的努力,哪怕在初期做的不是很好,只要能越做越好也行。 如果你是一只鹰,你早就会显示出鹰的样子,如果你现在不是鹰,你永远也不是 固定性思维的人更迫切地觉得自己当下就应该有能把某件事情做出来的能力,他们觉得这些能力应当是天生具备的,自然而然地自我展现出来, 这种能力,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只有现在就拥有这个能力,或者不花费多少力气就能获得果实才觉得自己是聪明的,如果没有,自己就是愚笨的。固定性思维的人太过于追求即刻完美,因此,很容易达不到自己设下的过高期望。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天赋不必很早就显露出来,假如ta是教练,ta会多等待一点时间,慢慢挖掘一个人的潜能。成长性思维的人允许自己存在一个时间差,现在不行,但是只要付出足够努力,以正确的策略往前走,假以时日就能到达理想的终点,那时候就是聪明的。 固定性思维的人害怕自己看起来不是很聪明,于是在舒适区之外,拒绝挑战,拒绝学习新东西,因为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人总会遇见各种困难,于是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害怕别人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更愿意停留在自己能够掌握的范围内。 … [Read more…]

如何从职业过劳(Burnout)中恢复过来?欢迎来到荷兰

重新整理了一下这篇去年写的文字,因为我发现职业过劳(Burnout) 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以及自己曾经经历过,于是打算整理整理,也是预防自己burnout的一个好方法。关于什么是burnout? burnout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我又是怎么走出来的? 那么先阐述一下,什么是Burnout呢?在我第一份全职工作之前,我也不知道什么是Burnout, 因为在这之前压根没经历过呀。Burnout是1970年代由德国裔美国人Herbert Freudenberger 提出,通常用来形容,工作持续重压下,对职业感到疲惫,失去动力,看不到前路的希望,失去对自己的信心。Burnout通常容易产生于,经历长期的压力之下, 或者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看不到别的可能性,还有一种情况,是当一个人持续处在压力之下,其实也可能是ta当下的手头资源,能力不足以顺利完成ta的工作任务。 我曾经以为是不是天生乐观的人就不会经历Burnout了呢? 后来问了我几个身边的天性乐观的朋友,我发现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Burnout, 虽然burnout专门用来形容工作状态,但是可能面对学业压力,期末考试期间的学生也会经历类似的感受。我曾经以为,做计划的时候,就按一个人可以一直持续稳定地往前走来计划,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你还得算进去你状态不好的时候,给自己预留一些Buffer去恢复调整。 那么,回顾去年,某一阶段,我曾经经历过一阵子Burnout, 那时候我连续做了大半年值班,那时候我们工作比较辛苦,值班的时候一周可能就连续三四晚半夜会被警报叫醒在修理紧急问题,有时候一晚上连续起来2-3次,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基本没睡着,做的内容也一直以值班为主,于是,有一阵子,我诚实地告诉我当时的老板,“我可能有点burnout了,需要休息几天”。 当然,Burnout也不是一口气突然就burnout, 而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那么Burnout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当我在Burnout的时候,那时候的我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感受以及想法: 我好像发现我丢失了一些对自己的信心,渐渐地对做好多事情都没有把握。 我好像对职业的前路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该往哪走,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适不适合这条道路。 想太多,一直往错的方向推理下去,我是不是不适合计算机-> 我怎么这么早就走到头了 ->那以后还怎么办, 我现在这个状态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容易自责,把不可控因素也归结于自身原因,例如因为某一天电脑失去权限没法登录正常工作,那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突然来了一连串的倒霉事,连这种电脑登录的障碍也会掉到我头上。最后隔天公司才出了一个全公司的邮件,说这是一些由于内部系统升级原因。 于是,那阶段就很渴望出去旅游,错误地以为似乎我出去放空自我一下,短暂地逃离工作,我就能解决burnout了。实际上,这并不是很好的做法,对解决问题也无济于事。那时候的我,越是失落,越是怕自己陷入这种状态太久,越是着急想把自己叫醒,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但反而越是着急,越没有效果,越自责为什么自己这样了。 当然,Burnout是反应在看待工作的角度上,回到生活其他方面依然保持正常的兴趣,生龙活虎,例如和朋友吃饭,弹琴,自驾,运动。只是,那时候的我突然失去了很重视的一个支点-工作,看不到那个支点的希望。 那个阶段持续了有一段时间,那时候的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直到哪一天才会好过来。后来又是怎样好起来的呢?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解决,行为上和思维上。思维上见下文- 贰 恢复 部分。行为上,那阶段我参加大量的体育运动,也是那阶段开始接触了泰拳,打沙袋,踢沙袋,至少多巴胺有用吧。那阶段,阅读了大量的书,尝试想要从书中找到我的解决办法。那阶段,虽然美国还在居家办公,但是我逼着自己每天都去公司现场上班,因为换了一个工作环境,和人接触,才让我有一种真实的工作的感觉,疫情的居家办公更多地像单打独斗。那阶段,除了955以外的时候,我就不想碰工作了。周末也就是,巴不得周末久一点,可以在外面玩的多一点,浑浑噩噩。 后来有一天,我在阅读的时候,在一本书里,读到了这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Welcome to Holand, (欢迎来到荷兰),让我的心情开心了一天。我似乎就在整本书里面寻找那么一篇文章,也许整本书里面,可能对其他的没有太多感触,但在这篇文章里面有那么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能帮到我,那就够了。后来把全文读了,英文版原版,以及我自己翻译的中文版都放在了这。 壹 欢迎来到荷兰 之前我只形容过听过一首歌太美了,却很少有一篇文章让我也很想说写的太美了,直击内心,伴随着一天心情都不错。最早读到这篇文章是,在看一本书,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链接放在下方资源处]。 里面引用了这篇文章, 写进心里意味深长 原文地址: https://www.emilyperlkingsley.com/welcome-to-holland I am often asked to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 [Read more…]

Winning the Game of Life! – 一本工具书 修补我的Mindsets

Hey, I am WZ. 很久没有写东西了,一方面最近在忙工作。另外,电脑送去维修了,老的电脑真的很难码字。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做Winning the Game of Life! 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股票作者写的一本书,之前看了他的股票相关的书,觉得他叙事风格讲的很直白,但是又很干货,喜欢股票的,推荐,Secrets of Self-Made Millionaires, 和Winning the Game of Stocks。 为什么看这本书呢,是因为之前工作中心态一直很不好,导致容易自己给自己带来很多压力。我知道这个状态对长远的职场马拉松来说不太有利,不管在哪里工作,于是尝试地在调整自己的心态。 其实道理我们都听过,但是有时候需要深陷困境时,有一个人点拨一下我们,才容易改变。一本好书的作用,就在于可能在某事某刻,像一阵及时雨,读到某处的时候产生共鸣,起到了点拨的效果。 我发现我越在乎一件事,就会越想完美地把它做好,于是遇到工作问题的时候,有时候会质疑自己为什么自己连这些都不懂,于是越想这些, 有时候给自己的压力越大。有时候也容易把工作的心情带入到我生活中的心情。渐渐地,我发现,如果我一直是这么去想,我很难把日子过好,我会容易过的不快乐。于是,每当我在状态很不好的时候,打开这本书,总能带给我一些启发,把我从困境中拉出来一把。 于是关于这本书,读的过程中有几点感触很深,打算拿出来分享一下。 1 放下包袱 之前一阶段心态一直很不好, 把结果看得很重,因此过程中容易负重前行。只把出结果当作成功,有结果才过的快乐,而过程中,当没有任何推进,尤其临近ddl,就认为,今天好废,今天又干嘛了, 一直这么想,在这个过程中,到达终点前,时常带来很多压力,把自己变得很累。 一杯水只有一半,有的人看一半空,而有的人看是一半满。以前我就是习惯看成一半空的人,人的惯性思维很难改变,可能我之前一路上习惯性养成这种思维,只注重结果,只有做完了做成了,百分百了结了,才算成,那一天才配有快乐。当然有结果确实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可能只有几小时或者一天,而更多的是过程中的挣扎,于是自己给自己带了很多枷锁。后来被书里一语点醒, 不妨重新定义一下什么叫”成功”,把付诸行动后,只要朝着目标更近一步,哪怕一小步,这就可以当做是成功,自己还是不错的,从中积累到一点信心。当付诸行动后,还得不到结果,或者没有丝毫进展,这不等于失败,而是把这个当做学习和积累经验。这样下来,人生的字典里面就没有失败,一路上只有成功和积累学习。做到这一步观念改变不容易,相当于更改了二十多年认识里的对于成败的定义。当概念定义发生了更改以后,可以为每一小步感到快乐,在这过程中更加容易积累信心以及自我认可,而不是一路上未到终点之前,困难重重不断地折损信心。 学生时代期末或者一个比赛最多几天,短暂熬熬夜撑一撑痛苦一下也就过去了。但是职场是场长跑,一路上需要不断的补充信心才能驱动达到最远的地方。而我之前那样只适合短跑,当遇到一场长跑,还没到终点过程中就把信心都耗尽了,还怎么跑下去?剩下的只能硬撑了,硬撑想必就不会是最佳状态。心态上也会很心累。 于是这么想,心态放开了。只要付诸行动,靠近一小步,我就值得去快乐。没靠近也没事,我在学习。 在组里很喜欢的一个词汇叫做 “action item” ,立刻采取行动。只要开始行动了,我就没有失败。 2 把烦恼,变成礼物,克服了它我会得到哪些能力的提升 讲完了如何正确看待过程,重视过程,在过程中积累信心以后。如何才是面对困难比较好的心态? 打不死的都会让你更强大。 困难给了你一个机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我最近在遇到项目不会做,或者毫无头绪之时,会开始假象,如果我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会得到哪些提升,我会学到哪些东西,写在纸上,看到这些我即将获得的成果,我就会把困难当作是一个机会,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借事修人。 正如书中提到,也许我们离成功已经近在咫尺,只是我们不知道。 有一次我觉得我离出结果遥遥无期,其实只是我还没有走到下一步,无法预测下一步以后还有多少步骤要走,当真正走到了那一步以后,发现,其实结果就近在咫尺。 可能很多人遇到一个困难,正如以前的我,会觉得,“为什么这个问题落到了我头上?” “我要是没有参加这个项目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和烦恼了” ? 其实,如果这么想的话,会让自己越来越害怕以及痛苦,在哪都一样,换了一个项目,换了一个地方,同样会遇到其他地方独有的问题。 而正确的措施是迎难而上,通过克服困难而积累信心,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逃避问题。 所以,如果你正在经历某些困难,不放想想: 攻克了它以后, 我会得到了哪些提升? 这个困难给我带来了什么机会?把困难当作是一个礼物,如果没有这些困难,我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个机会去学习和深入了解这块? 3. 风险管理 … [Read more…]

The Ride of a Lifetime: Lessons Learned from 15 Years as CEO of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迪士尼CEO自传给我的启发

英文原版: The Ride of a Lifetime: Lessons Learned from 15 Years as CEO of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中文书名: 一生的旅途 花了点时间,读掉了The Ride of a Lifetime: Lessons Learned from 15 Years as CEO of the Walt Disney Company英文原版。 让我一个对迪士尼没太多兴趣的人,深深地由内而外敬佩这一位迪士尼CEO,有朝一日也想去迪士尼乐园逛逛。读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Bog Iger的个人经历,从学徒到职业顶峰,在各个阶段要怎么定位自己,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下面是我对书中一些不错的点子的感受。 一 读这本书的时候,时时刻刻想起在美国面试遇到的behavior questions 棘手的问题, 读的时候像是得到高人的指点,每当我在遇到处理和队友矛盾,或者有的队友不怎么作为,或者面对不管你做的再怎么好,总会有的人认可,有的人不认可,我常常想起了Robert Iger的工作风格,想起他又会怎么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让我很受益匪浅: 1.工作的时候,遇到问题是难免的,遇到问题可以汇报上级,上级是很欢迎听取这些问题的,但是汇报的时候最好可以带上自己的思考,有什么可替代方案,而不是单纯的去说自己遇到了问题。 2. 工作中,Bob对待下级的汇报工作很认真, 也予以重视。 对比起他前任的迪士尼CEO, Michael从来不那么关注员工,甚至有的员工来汇报也会因为临时电话把别人晾在一边。 Bob则是采取一种服务型领导力,让下级感受领导是为员工服务的。什么问题都会予以重视,随时可以被找到。这对于公司的士气,合作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