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乐器试听对比】如何搭建你的家庭录音室(Home Studio)?

这篇文章我会从硬件和软件2方面,梳理一下如何搭建自己的家庭录音室,以及在文末提供一段我自己的视频试听对照,对比一下开启家庭录音模式和手机录制模式的效果区别有多大。关于每个配件,我会提供一份我正在使用的参考配置,并给出官网购买链接,或者美国亚马逊链接。 其实配置自己的家庭录音室并不需要很复杂, 我一开始看见各种器材,以及各种术语,也是一脸懵。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其实不难。 如果你弹钢琴,吉他,乌克丽丽,萨克斯,小提琴等等,或者你是个内容播客,正在制作podcast,或者在录制唱歌,这个家庭录音室也将大大提升你的录制效果。通过这篇文章,你将学会搭载你自己的家庭录音室。 我的配置参考 这是我的硬件配置,具体我会讲解如何搭配在一起。 Microphone:Shure SM7B Mic Activator: Cloud Microphones Cloudlifter CL-1 Mic Activator + Extra Two (2) XLR Cables Bundle Audio interface: Focusrite Scarlett 2i2 Monitor (Headphones): Bose NC700  软件使用的是Mac应用商店的GarageBand. 搭载完成后,大概长这个样子 硬件配置 麦克风(Microphone) 首先你需要一把麦克风,根据你的预算选择不同的麦克风,哪怕是一只几十美元的电容麦克风,也比单纯手机的收音效果要好很多。 我的配置:Microphone: Shure SM7B 链接 一般的麦克风录制音频,你可能会发现为什么周围的杂音这么多,连隔墙的说话声都会被收录进去。 Shure SM7B是一把动圈麦克风,这把麦克风我很喜欢,除了用来录制吉他声音,我也会用于平时开会。后来我刷到视频的时候,发现李荣浩在LIVE的时候也喜欢用Shure SM7B。B站:《美好的时光》 李荣浩《爱很简单》Cover 但是仅仅只有一把麦克风也是不够的,你会发现,你无论说话多大声,可能音量特别小。那是你电脑的集成声卡没有具备话放扩大器,也没有增益控制,也推不动你的麦克风。一般电容麦克风所需要的推力较小,动圈麦克风所需要的推力较大。 什么是推力?例如用同样的音量说话,你有一把电容麦克风和动圈麦克风,你需要把声卡上的Gain旋钮 (增益旋钮),扭得很大,才能让动圈麦克风获得和电容麦克风一样的音量。所以,如果你没有声卡,也没有前级放大器,那么仅仅只有麦克风的效果是非常微弱的,可能会怀疑自我,为什么已经说/唱的那么大声,声音都没有外放出来,声音都消失去哪了? 所以你还需要下面的声卡,和麦克风扩大器。 监听耳机(Monitor) 我的配置Bose NC700 , Bose官网链接 监听,顾名思义就是获得回放的效果,所以,接上监听耳机,会产生慢一拍回放的效果,传回到耳朵里,让你可以监听现场表现情况。 … [Read more…]

中国风指弹

Hello, 这里并不是我要弹琴 主要是想分享一些我觉得很好听的中国风指弹 之前接触的比较多的是从日式指弹,和美式指弹开始 其实指弹吉他(偏演奏型)发源于美国,亚洲先流行于日本,在中国也是后期才开始有所发展。 我还没怎么接触过中国风 听取了一个吉他大牛的建议,如果一个吉他指弹玩家到中后期想要发展好,需要多涉猎不同风格的音乐,哪怕你排斥某些风格,也得听,jazz, 乡村,蓝调,中国风,西班牙风等等 多听对自己素材的积累都有所帮助 其实我很喜欢学习吉他的这个阶段,有点可以说是欣赏涉猎阶段 这样后期,倘若有那么一天,可以走到自己编曲的那一步,也会有很多启发。 于是我打算从中国风先开始这几个是我觉得很好听的曲子: B站链接:【指弹吉他】B站首个《武林外传》背景音乐茉莉花 吉他指弹版改编 Taylor 814ce B站链接: 泪目!指弹《武林外传》经典bgm 茉莉花 B站链接: 中国风指弹改编《青城山下白素贞》 请佩戴耳机品尝! 001

我的基本功是这些,你的是哪些呢?

这篇文章主要想聊聊,最近训练拳击,吉他的一些心得,我发现很多思路都可以转化进我的工作。我也会分享一些比较好的吉他博主以及资源。 去年10月开始正式找教练训练泰拳,每节私教开始,教练都会带我进行10-15分钟左右的基本功训练,打空击,假想对手就在你面前。进行步法,拳法,腿法的一些空击基础训练,以及热身(深蹲,俯卧撑,burpee, jogging等等 )。 起初,我觉得,咦,怎么花这么多课程费用,一开始还要进行这些这么简单的东西,这些不是我自己练就可以了吗,基础热身部分这么多,后面正式学拳击的时间是不是变少了。后来,我发现教练是对的,如果连基本功都不会,那么你打出来的套拳也不会有多么好。我问教练,训练MMA, 力量在拳击里面的权重有多少,是不是力量越大越好? 我一开始要不要注重出拳的力度?教练说,“力量是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力量很大,乱挥乱踢,没有technique,那么和街头大妈干架,街头发生冲突挥舞拳头乱打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力量很大,击中的效果也很微弱,还会很快地消耗掉自己的体力,破绽很大,容易被对方一招制敌”。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专业的拳击选手,哪怕体重不如有的乱挥乱打的高大猛的肌肉男,但仍然能KO对方的一个原因之一。 只要我动作不对,教练就会放慢速度,慢速把我调整过来,再继续。一个好的教练,会对他的课程设置进行设计,不会那么枯燥。假如我光练习基本功,花了30分钟,还没进入正式环节,我估计我就会失去兴趣了。所以,教练比较巧妙地刚好在15分钟到20分钟开始,穿插一些步法,腿法,拳法训练,让我渐渐感觉到我开始进入学拳击的部分了。我每次进行完1小时的训练,都消耗大量卡路里 (1000多卡),但每次都大汗淋漓,心跳超快,结束的时候,就像跑了5000米,气喘吁吁,但是每节课我都觉得很享受。 这样训练了一个季度以后,我发现我的进步挺明显,于是回到家里,我开始思考,那么在我制定吉他练习,或在工作能力培养的时候,我是否也能像教练那样,对我的训练策略进行一些重新设计? 吉他 我曾经记得,8年前第一次开始学吉他(中间断了很多年,现在这一次是我第三次学吉他),当时第一天我去书店,买了很多吉他的书,抱回家,兴致勃勃地要开始学,结果,肯定是没有多久,看到那些乐理基础,渐渐就失去了兴趣,我当时以为我对吉他可能没那么感兴趣,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策略出了问题。乐理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候切入,合适的时期进行学习,如果一开始初学阶段就上来啃乐理,放弃的可能性远大于坚持的可能性。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乐理呢? 听取了一些吉他大牛,以及融合了我自己的一些见解,我觉得是: 大概练习吉他1-2年后的时候,在你不断地练习曲子1-2年以后,信手拈来就能弹一段,而且没有太多失误的时候。此时你已经积累了很多指法肌肉记忆,看都不用看,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怎么按,在哪里,积累了很多素材,见过的谱子也够广,练过的曲子也够多,这时候可以开始加入乐理的理解了。此时,你想演奏更有难度的曲目,这个强大的求知欲会激发你更多学习的动力学习乐理,以及吉他指板,在这个时期学,你也会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个和弦要这样编排,为什么是这几个音组成这个和弦。然而,如果一开始,在还没有1-2年的练习之前,就开始接触枯燥的乐理,你很难理解这些。关于吉他学习的几个时期,详情可以参考这个B站播主的说法,个人比较认可。 关于吉他基本功的训练,我现在的理解有两种: 一,练习你喜欢的曲子,但是练曲子并不是你觉得能看谱子弹下来就搞定了,就可以换歌了,这样对基本功的提升也很有限,弹出来的曲子也不会很好听。那要怎么练呢? 一首曲子,练习100多遍以上,原声带听50-100遍以上,这样才能对节奏有个把握,才能逐渐地深入细节学习。我觉得对我提升最大的一个环节是,一首曲子练到最后跟着原声带弹奏,让我听出了和原声带之间还有多少距离,这些距离标记着这些细节我还没有掌握。当你能把一首曲子演奏的很好听,其实基本功也跟着有所提升了。那些弹得不好听的小节,恰恰反映的是这个地方有一些细节你没有把握好。 二,爬格子,这个环节也是稍微比较无趣一点,但是爬格子有利于训练开指的程度,初学者阶段,可能你会觉得怎么有些指法总是按不到,手不够大,完全无法张开。其实大部分情况下,不是你手大手小的问题,而是基本功没有扎实,开指程度也不够。 那么既然爬格子很无聊,但是又必不可少,那该怎么训练? 回到我的拳击课,借鉴我的拳击课,我们可以在一次吉他训练的前面10-15分钟左右进行一些爬格子训练,不需要太久,每天开始弹琴前10-15分钟就够了,这也是我最近加入的环节。有的人可能会觉得,10分钟岂不是小case, 其实手指不断地张开超过10分钟,是会觉得很酸的。爬格子怎么爬呢? 我帮你找了点资源,这个Youtube视频(链接在最下资源里面也有)里面的3种爬格子的方式也是我现在正在练习的方式。这个播主也是我觉得是一个对吉他怀有很多热情,并且能用通俗易懂给人讲明白的一个博主,也是经历了大量的探索,自学,社团,找老师等等的经历。 工作 咱们来聊聊工作,作为💻工程师,写代码必不可少,但是可能很多人以为SDE(软件开发工程师)每天的日常就是不断地写代码,实际上并不是,取决于你在什么样的组。不同的组之间区别很大,之前有一阵子我在工作中很久没怎么写代码了,以读代码为主,让我意识到,哪怕工作中没写代码,我也得去其他地方找点机会写代码,不然手也会生疏,太久没动手过的后果是,有时候接到一个coding项目会有一种畏惧感。为了解决这种畏惧感和不适应感,我现在的基本功训练会加入coding训练: 找机会coding, 工作中有机会就在工作中训练,假如近期一阵子工作中没有太多开发的任务,那么其他的方式,帮队友看code review, 或者自己私下找一些练手的机会,保持每天都写的感觉。(这一个方法很有用,大大缓解了我久不写代码的coding恐慌症,能够信手拈来,哪怕一个全新的编程语言,很快能进入开发状态)。 除此之外,作为非英语母语的人,我还会加入了英语训练,每天在开始工作前的30分钟 – 1小时会开始跟读一些Podcast, Youtube感兴趣的节目。 为什么近期又开始练英语了呢? 那是在之前有段时期会议很多,开着开着突然发现自己词穷了,或者有时候还是不容易get到别人的意思,于是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英语不够好。另外,现在又需要大量和PM(产品经理)打交道,于是,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个coding例子,每次开始与人交流前,会有一种恐慌症,就会担心会不会英语不够好,信息有效获取程度不高。其实关于解决开会问题,还有其他因素,以后可能专门写一下如何开好一次会的经验,以及分析一些我某些从失败会议中总结出来的心得。 其实我也已经很久没有专门拿时间出来练英语了,上一次还是在读书的时候,当我在工作之余和一些同样不是英语母语的同事请教,ta们在这方面又做的比较好,没有这种担忧的时候,有趣的是,有几个同事说ta们仍然会保持练英语的习惯。 所以,现在有点像当时准备托福听力口语的方法,每天工作前,重新会去跟读一些材料。这个方法我采取了有几个月时间了,后来,我发现这个方法很有效,一,我能通过读材料,日积月累积累了很多日常生活,采访访谈词句(这些词句其实就是开会中经常会用到的提问词句),直接在工作中运用。 二,消除畏惧感,对,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一样,练到开麦就能说(克服心理关)。 另外想提到的一个是,关于专业基础书该什么时候开始看?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我记得我刚进amazon的时候,向当时的tech lead问了一个问题,我不是计算机本科科班出身的,我是不是工作之余要读很多专业书才把这一块补起来? 她的回答让我比较意外,她的意思是,进入工业界的前几年,完全不用太担心这方面问题,反而更应该关注的是,公司里的内部wiki, 内部实战教程(best practice), 光是把这些整明白,前几年的工作就已经很够用了。因为专业教科书更多的是以培养scientist (科学家)的口吻去陈述的,也就是对想做这方面的专家,做科研,去发明改进一些新的技术的人制定的学习计划。于是我又问了她,是不是从事工作,不从事科研的人就不用读专业书了呢? 她回答,也不是这样的,当你达到一定的层度,例如达到amazon里面的priciple engineer级别,这时候可能确实需要回到教科书里面,去深入挖掘某些技术的底层原理了。 所以,我开始意识到,不管吉他也好(乐理),工作也好(专业书),并不是不要看,而是选择一个最佳的时间穿插开始理解阅读,才是比较明智的策略。我记得我刚毕业入职的时候,完全很难理解 Designing 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s: The Big Ideas Behind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