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克服短板在所有事情上平均发力,还是all-in在一个领域打造无限长长板?学校和自由市场会给你两种不同的答案

壹. 平均发力还是铆足劲专攻优势打造无限长长板?

平均发力还是铆足劲专攻优势打造无限长长板?我应该克服短板在所有事情上保持平均水平,还是all-in在一个领域全力以赴打造无限长长板?学校和自由市场会给你两种不同的答案。

很多人以为学校教我们的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一定是好的,沿用到社会中也一定会成功,其实不一定,甚至可能相反。学校教我们平均发力,综合成绩越高,才能考好大学,偏偏社会会教训你,尤其在投资圈,或者做生意的,你平均发力就是死,丛林生存中就没办法突围。如果是上班族可能感觉不明显,但是做生意做投资一定被打的死死的。

纽约 华尔街

学生时代综合发力发的好的才是优秀,从小高考教你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都得平均,不能有太差的一科,有你就考不上好大学。所以,我们早晨8点一节语文,9点一节数学,10点一节英语,下午还有物理生物化学,以此类推每天精力被分散到太多的东西。

在现在生活中也是,很多人没法持续做一件事情,有的人早晨8点要做咖啡,10点要健身,11点要学吉他,下午要学语言,傍晚还要约饭,约饭回来还想看书,还有各种各样ABCDE事情,这和学生时代很像。或者今年想学吉他,明年想学画画,后年想学某一门语言学做咖啡,不断切换赛道,需要换项目才有新鲜感,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人天生缺乏安全感,不肯多放弃一些。似乎条条抓,一把抓,里面就能有一个能点亮。在学校阶段,我们抓弱项,不能有一科太差,不能偏科,有弱项就考不上好大学。偏偏在投资圈中,做生意中,太差的项目,我们不要了,我们不做了,直接砍掉,我们要的是某个领域足够强。

而站在投资圈角度,尤其站在天使投资角度看公司,会发现做到卓越的公司,卓越的创始人绝对不是像学生一样一天要学7科,这么搞就是把自己搞死。而是铆足劲专攻优势项目让长板无限长,一家公司不能啥都做,啥都做不到顶尖,那么这家公司一定死。在资金不足精力有限的时候,不如把5个业务缩小到2-3个,把它专攻到最好,突破天花板,让人看见。而卓越的企业家作家,可以一天持续6-8小时只做一件事,连续一两天,一两个月,一两年长期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最好。

做企业做生意是要靠优势去做的,人们宁愿去选择该领域做的最好的服务,而不是去找什么业务都有什么业务都平庸公司买服务。例如视频领域做的最好的一档,人们宁愿去看腾讯视频,去看抖音。想买东西,人们宁愿去找阿里找京东。买手机,人们宁愿去买苹果。买电动车,人们宁愿去买特斯拉,比亚迪,而不是去找一家又做手机又做汽车又做电商又做餐饮做这做那但都毫无亮点的公司买服务。

但是本文并不是劝退学生就不用好好学习了,该好好学习的时候还是要好好学习,在该上学的年纪考个好大学。

只不过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学校培养的是通识教育,并没法把你培养成该领域最拔尖的人。而如果继续带着学生思维,尤其想做公司,方法面面面都想得分,各种业务都想沾,那么是不太可能做好的。先把某个业务做精致,做到该领域的前几,做到让人看见。

贰. 选择比努力重要,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专注, 是赛道长积累

那么对于个人,哪怕我们不做公司,把自己当做一家公司运营,筛选出什么是最重要的,最感兴趣的,因为最感兴趣的才最有可能靠近成功,再砍掉一些不必要不那么重要不那么紧迫的投入,而不是追求方方面面综合发力,不要又做咖啡又学语言又学跳舞又学乐器又画画,什么似乎都会,什么似乎又都不擅长。在资源资金有限的情况让把长板无限长,点亮一个,足够亮,被看见,做到突出,再来扩展下一个。

因为你首先需要被看见,在贵人眼皮底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怎么看到那个最卓越的人?在天使投资者眼下,一家家嗷嗷待哺的初创公司,怎么才能看到那个最卓越的创业者?

天使投资前辈教我从天使投资角度如何挑公司,一个创始人又做东又做西又做A又做B肯定不投,投了绝对死。例如做留学的,就好好做留学,不要又留学,又教英语,又教大厂面试,又教软件开发,先把一个做好,把口碑做出来。成功的创始人大部分都是all in一个领域一年十年,长久All in一个领域,做好一个再来第二个。

那么切换到个人视角,对于一个人来说,想把一件事,一个工作做好,也是All in进去,今天要研究这个领域,就保持6-8小时的投入到这一个领域,明天要继续持续投入6-8小时到相同领域,后天投入6-8小时,一个月,一年,十年如此投入。

相信赛道长积累的意义,在一个行业一个赛道扎根,最多在相邻赛道穿梭,从概率学角度来说,这永远比不断换赛道更有可能达到目标。人总有一种假想,总是以为自己换到一个新的领域就有可能成功,不断换赛道,换到哪哪都是新人。不断换赛道,在已有的赛道尚且都没有做的很好,在新的赛道怎么可能能做好?

一天是一生的缩影。

这一天,绝对不是,早晨9点做咖啡,10点要健身,下午要和人约饭,晚上要看书。这一天,绝对不是,今天要学语言6-8小时,明天要学吉他6-8小时,后天要学画画6-8小时。这一生,绝对不是,今年教育火就学做教育,明年计算机或计算机工资高学做计算机,后年学开店开餐馆。这样看起来确实也很努力啊,资金,精力的付出也不少,但是就是做不起来,就是成长不起来。因为这样的努力毫无意义,不断切换赛道,不断作为新人拿弱项去搏别人拼十年的长项 。哪怕有人卖早点,卖了十年经验,这一路积累出来的经验也比你一个刚过来卖的人强。

罗永浩就是跨界跨太多了,一会儿英语,一会儿做手机,一会儿做直播。而雷军,张一鸣,段永平,马斯克都是在相邻的赛道穿梭。

所以最多在相邻的赛道穿梭,所以,专注在同样的赛道积累和坚持。以前我一天安排做三件事,现在一天只求把一件事一个工作做好,all in精力。把事情做好,先不关注成败,因为关注成败,精力就已经转移到成败上了,而不是关注在全力以赴想把事做好上。

如果已经把成功以后要干嘛干嘛,怎么庆祝提前想好了,怎么发朋友圈怎么庆功宴去哪旅游,或者把失败以后,就回老家,就不干了,把退路都想好了,那么这个人的注意力已经不是在做好事情上面了,好的结果只会离他越来越远。

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只关注做事情本身,才能把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成败都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一边做一边调整,才能更加靠近那个山峰。

写于5/21

华盛顿DC

6 赞 Like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